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
計算與計較 五都辯論成民主倒退
新頭殼newtalk 2010.09.27 莊豐嘉/新聞幕後
一場原本應該很單純的五都選舉辯論會,在政黨計算及媒體計較的情況下,竟然無以為繼;其中,除了透露台灣民主進程的挫敗,也讓人為媒體在公共議題上自我閹割的驚人現象,感到憂心。
五都選舉電視辯論嘎然而止,民進黨堅持一對一辯論,毫無轉圜空間,應為主因;而國民黨對主辦單位成員有意見,也是辯論籌辦一再拖延以致難產的重要因素。加上,籌辦單位之一的中央社,一方面對主辦單位成員有意見,一方面最後也因堅持採用一對一辯論模式,而自行退出。這三個因素,注定了媒體與公民角色在辯論會中缺席的命運。
這個過程,一波數折,非三言兩語可以形容,必須回到媒體籌辦聯盟最初階段,並還原整個過程,才能了解脈絡。
早在今年六月,包括自由時報、聯合報、中國時報、新頭殼網站及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的高層主管在一次聚會中倡議,認為五都選舉涉及城市合併等公眾議題,應該透過媒體及公民的參與,舉行一場能夠深化民主品質,提昇選舉文化的電視辯論。在倡議當時,中央社、蘋果日報與公共電視尚未參與。
中央社社長陳申青是在獲悉此消息後不久,主動聯絡最早發起此項籌備活動的新頭殼總顧問胡元輝,表達希望加入籌辦單位的意願。在同一時間,蘋果日報也加入了這個聯盟。
相反的,公共電視一開始從製播作業單純化的角度,主張繼續延用ECFA雙英辯論的模式,並不願意加入籌辦聯盟。經過籌辦單位一再邀約遊說,並展現聯盟主辦企圖心之後,公視才終於同意加入。
好不容易整合後的籌辦聯盟,此時卻開始出現進度停頓的現象。負責聯絡拜會國、民兩黨中央的,分別是中央社和自由時報的代表。民進黨很快就答應會見籌辦單位,國民黨則是遲未有回音;中央社在之前的會議中曾透露,國民黨認為主辦單位應該延用2008年四報一社一公的組合,言下之意,對於目前有網路新媒體(新頭殼網站)和NGO(社大全促會)加入,頗有意見。中國時報後來也表達同樣的看法。
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9月1日下午接見籌辦單位代表時,直接了當的表示希望採用雙英辯論的一對一模式,理由是這最簡單,候選人的表現,直接接受公民的檢驗。這個態度,一直到籌辦單位最後努力希望促成國、民兩黨坐下來談的階段,都沒改變。
拜會過民進黨之後,籌辦進度依然沒有多大進展,因為中央社此時對於主辦單位應為四報一社一公的想法,卻變得愈來愈堅持,並改口說那是中央社自己的立場,並非代表國民黨。
雖然大多數參與成員都認為籌辦單位已經成立,沒必要接受政黨的要求,但為了內部和諧,並讓辯論會順利進行,籌辦單位決策委員經過討論後,決定主辦單位改為四報一社一公,新頭殼網站和社區大學則列為共同主辦或聯合主辦。這項意見並在下一次執行委員會議中獲得包括中國時報的同意確認。但中央社負責聯絡拜會國民黨的行程仍遲遲沒有下文。
籌辦單位因此改由蘋果日報代表聯絡,立刻在9月13日會見了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蘇俊賓。蘇俊賓對於辯論方式倒是表現得很開放,並不反對媒體和公民提問,但也表示,尊重民進黨的想法,採用一對一辯論方式,亦無不可。
籌辦單位緊接著召開執行會議,提出三個可能方案,A案是有媒體和公民意見在內的原案,B案則是將媒體提問的時間縮短,同時讓網友可上網提問,由候選人網上回覆;C案才為一對一辯論模式。
由於C案形同媒體角色付諸闕如,因此蘋果日報、自由時報及聯合報、社大全促會及新頭殼網站都認為,如果是這樣,他們將會退出,不會掛名,中國時報也表達同樣態度,因此希望以B案做為和政黨協商的底線,公視則以製作單位角色為由,不做預設立場。不料,中央社此時態度卻迥異各主辦單位,堅持只能採取兩人PK辯論的C案,否則就退出。
中央社這項堅持,令各單位代表當場都感到傻眼。因為還未促成國、民兩黨坐下來談,內部就已經無法就辯論方式進行整合。眼見時間緊迫,在中央社退出的情況下,籌辦單位9月21日決定透過蘋果日報及自由時報代表,和國、民兩黨雙方進行聯繫,希望能就可能的方案雙方坐下來談,期限就定在9月24日星期五。可惜的是,民進黨仍然堅持認為辯論方式不會改變,不願赴約,以致籌辦單位在隔天發出聲明,正式宣布停辦辯論會相關事宜。
在短短的兩個月內,必須辦五場電視辯論會,在時間上有緊迫的壓力,規模更是空前,前置作業之繁瑣,可以想見。當政黨從各自利益計算,而媒體本身在主辦單位列名過程的協商中,反反覆覆就耗費許多時間。這些都讓公民意見無從表達,媒體更因此喪失可以扮演的角色,難怪蘋果日報社長杜念中在確定破局之後說:「國、民兩大政黨是造成台灣民主倒退的罪人,希望這種錯誤只發生一次」。而做為媒體的角色扮演,顯然更需要國人進一步深思,以免媒體自我閹割造成民主崩壞。
文章來源: 新頭殼
推薦網站: 兼職, 兼差, 夜間兼職, 酒店徵人, 酒店領檯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